全国
    今天日期 2024-05-18 星期6
    按键CtrL+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!
loading
立即发布信息
·全国 [切换]
    娱163网 > 今日资讯 > 城市 > 历史人物 >  范仲淹一生三次被贬无怨言,却以诗歌明志,宋仁宗读了都赞叹不已

    范仲淹一生三次被贬无怨言,却以诗歌明志,宋仁宗读了都赞叹不已

    发布:2023-07-05 17:08:23   |   266阅读   |   作者:彭彭   | 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
    说起范仲淹,人们只知道他写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    无数高中生在背诵此篇文章时,都不禁愤慨:为何范仲淹要写这样一篇文章?真是累死人了。如今,没有了学业压力,再读《岳阳楼记》,却能慢慢品味出范仲淹的文人风骨了。

    当范仲淹是一位布衣百姓时,他缩衣节食也要发奋读书。当他因为母丧无法任职、生计艰难时,他在晏殊的介绍下,前往应天府书院教书育人,以身作则,极力改正学院风气,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只会写科举体裁文章的现状。

    当他成为了一名文官时,他针砭时弊,常常以辛辣的文辞劝谏国君、批评同僚。

    当他成为了一名将军,他运筹帷幄,将元昊大军死死拖住,保住了宋朝的大半江山。发动军民修建边疆防御工事,甚至还改革军中的奖惩制度,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。

    当他成为一国宰相的时候,他便担忧天下的百姓是否安乐。

    当他被贬外放时,心中不含一丝怨愤,却从被贬途中以诗歌明志找到了生活乐趣。

    范仲淹一生三次被贬无怨言  却以诗歌明志  宋仁宗读了都赞叹不已

    宋仁宗17岁时,垂帘听政多年的章献太后要求百官一起为太后祝寿。百官无一人敢反对,只有范仲淹一人上劄子,声称此举不仅逾越了皇家规矩,还会有损皇帝的威严。结果惹怒了章献太后,被一脚“踢”出了京城。

    可谁又能知道此时力挺反对太后的范仲淹,在太后离世后却力保太后,表示:即便太后垂帘听政期间有所失误,但是在她抚育了官家这项功劳面前,这些过错显得无伤大雅。

    明道年间,宋仁宗意欲废黜郭皇后。范仲淹得知后,立刻上劄子,极力劝阻。结果被宋仁宗罢除了右司谏的职位,被外派出任睦州(即桐庐郡)知州。

    范仲淹正月离开京师,四月才抵达桐庐郡。四月的桐庐郡真可谓是“三分桃红,七分柳绿,一片春深”的美好景象。如此美好的春色,引发了范仲淹的无限诗意。

    范仲淹在这儿任职,仅仅半年时间,便先后写下了《“萧洒”桐庐郡十绝》和《出守桐庐道中十绝》。《萧洒桐庐郡十绝·其七》:“萧洒桐庐郡,千家起画楼。相呼采莲去,笑上木兰舟。”更是道出了范仲淹对平民百姓能够幸福劳作的开心、欣喜。

    半年后,上面下命令:让范仲淹即刻前往苏州治水。范仲淹一边治水,一边办学,甚至还抽空写下了《苏州十咏》和《天平山白云泉》。《苏州十咏其九·观风楼》:“高压郡西城,观风不浪名。山川千里色,语笑万家声。碧寺烟中静,红桥柳际明。登临岂刘白,满目见诗情。”从范仲淹的用词中,不难看出他对苏州美景的欢心。

    当时,苏州有个风水宝地,众人都劝范仲淹将这里作为自家府邸,好让自家可以福延百年。但是范仲淹拒绝了,将这处风水宝地设立为了书院,并命名为“苏州书院”。近一千年来,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,八十几个状元。

    从这里,我们不难看出范仲淹的淡泊名利。

    宰相吕夷简当任以来,多年任人唯亲,考察官员不凭功绩。庆历五年,疾恶如仇的范仲淹看不惯吕夷简种种行径,立刻上劄(zhao,第二声)子(类似于奏折)痛斥吕夷简的丑恶行径,指责他结交朋党。

    当时,宋仁宗明明知晓宰相吕易简的所作所为,但是鉴于当时情景,还没决定对宰相吕夷简动手,便没有太过理会这份劄子。此事被宰相吕夷简得知。

    为了收拾范仲淹,宰相吕夷简便笼络其他朝臣,给宋仁宗接连上了十几份劄子,痛斥范仲淹此举是在无中生有、诬蔑他人,想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自己沽名钓誉的目的。

    最终,宋仁宗为了保住范仲淹,只能将范仲淹贬到了河南邓州。

    范仲淹在邓州做知州的时候,受好友滕子京所托,根据一幅图画,写下了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。

    是的,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,更没有亲眼见过岳阳楼,但是仅凭一幅图画,便能写出

    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,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,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”

    这等观之“心旷神怡”的绝美景色。

    若是范仲淹是个小肚鸡肠之人。被贬期间,他哪里能够体会到周边景色的美丽,哪里会尽心尽力完成朝廷的任务,哪里还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办学、去修建寺院、恭敬僧众,带动地方百姓信奉三宝。

    为何范仲淹能够欣然接受一次次的贬谪?为何三出三进京师的这些年,他能够一句怨言也没有?

    想来,也许是因为范仲淹离开了争喋不休、充满功利欲望、充满了朋党争斗的朝廷,没有了针锋相对的敌手,没必要再时时刻刻关注宋仁宗的言行。缺少了那些不好的外界影响,范仲淹的心情反而更好了些,状态也更好了。

    他离开了逼仄的环境,走向了风正气清的日月天地,走向祖国的山川、湖海,观赏了美丽的桐庐、画楼,走进了民风淳朴的村落。和家人、百姓一同赏采莲诗画,慢慢泛舟于湖上,享受着这慢悠悠的时光。

    范仲淹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,欣赏美景,借此来洗涤心灵,洗去铅华、尘埃,洗去谗讥、谄媚,洗去荣光、恩宠,还原当年为官的初心,修复疮痼。

    人人都道:范仲淹几进几出京师,想必心中对国君有不少怨言。但范仲淹却并非俗人。他的一篇《岳阳楼记》令宋仁宗赞叹不已,宋仁宗尤其喜爱那句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”一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更是道出了他为官做宰的真谛:一切以天下百姓的喜乐为先。

    范仲淹一贯轻松恣意,一路悠游,显示出一副“超然物外、不问世事”的样子,将贬谪的日子过成了风和日丽的样子,过出了无数现代人所仰慕的“诗和远方”。我们读了他的这首诗词《岳阳楼记》后,才知揭开范仲淹内心的迷雾,方知范仲淹高明之处!

    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yu163.com/chongqing/chongqing_person/12226.html
    声明: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,可联系本站管理员。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。
    娱163网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