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
    今天日期 2024-05-18 星期6
    按键CtrL+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!
loading
立即发布信息
·全国 [切换]
    娱163网 > 今日资讯 > 城市 > 历史人物 >  光武帝刘秀的“大学生涯”,邓禹、严光、朱祐成为其好友

    光武帝刘秀的“大学生涯”,邓禹、严光、朱祐成为其好友

    发布:2023-07-19 21:43:13   |   212阅读   |   作者:冻冻   | 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
    汉光武帝,最有学问、最会打仗、最会用人的皇帝

    第三章耕读生活

    刘钦去世后,作为家中的长子,刘演“不事家人居业,倾身破产,交结天下雄俊”,常常自比为刘邦;而对于爱种田的小兄弟刘秀,则有点“恨铁不成钢”,把他比作刘邦二哥刘仲,批评其胸无大志。

    刘演把刘秀比作爱种田的刘仲,他小看了刘秀。如果说刘演是“烈火”,那么刘秀就是“弱水”,他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变换出不同的形状,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是“变态”级别的。在学校,他是彬彬有礼的书生;在战场他是能征善战的勇士和统帅;在乡间,他立马又变成了种田能手。

    在刘秀的心里,从来没有怀才不遇的苦恼,从来没有是先扫一屋还是先扫天下的困扰,干一行爱一行,随遇而安,行行都能做成状元!如果被他嗅到一丝的机会,便借此一飞冲天!

    这时的刘秀,应该还不允许自己考虑“复高祖之业”的远大志向,他当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存:母亲年迈,妹妹年幼,哥哥不靠谱,要填饱肚子,只能努力种田了!

    刘演可是一个有“责任心”的好家长,“吃饭问题”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。一个大男人怎能整天忙于柴米油盐,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弟弟再这么“堕落”下去!

    在和母亲及叔叔“商量”之后,决定让刘秀去长安求学。

    光武帝刘秀的大学生涯,邓禹、严光、朱祐成为其好友

    公元十四年,刘秀进入长安太学。太学设立于汉武帝时期,最初只有五十名学生,是全国最高学府。汉成帝时期,效仿孔子门徒三千,学员增加至三千人。

    王莽主政时期,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,对太学进行大规模扩招,太学生猛增至一万余人。

    刘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太学的。

    刘秀高才好学,兴趣广泛,博览群书,在知识的海洋里恣意遨游。有人说刘秀运气特别好,哪有什么好运,运气从来不会垂青毫无准备之人,这一切都是他努力学习、厚积而薄发的结果!

    他读书时从不皓首穷经,寻章摘句,每篇文章只是略其大意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像诸葛亮、陶渊明一样,好像历史上名人读书都是这样:不求甚解。

    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,长安从来不缺娱乐的地方。斗鸡场与赛马场就是长安人最主要的娱乐场所。

    刘秀爱学习,但也经常出入于此类场所。

    有些人就因为刘秀喜爱“斗鸡走马”,说他是“学渣”、“小混混”,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。真正优秀的学生都是多才多艺、兴趣广泛的。

    “斗鸡走马”这种场所人员非常复杂:达官贵人、平民百姓、士人游侠、地痞无赖,甚至亡命之徒充斥其间。但它也是各种“消息”的集散地。

    刘秀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赌,他喜欢与游侠等“三教九流”们交往,并打探各种“闾里奸邪,吏治得失”的消息。

    史书读到这里,我甚至不敢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竟有如此多重性格、角色转换如此之快的人:

    在家乡,他是一个仁厚柔弱的庄稼汉,甚至称帝之后,那些“叔叔阿姨们”还不拿他当回事;

    在学校,他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书生,尊敬老师,团结同学;

    而在这里,他又成了与那些游侠们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的“社会人”!

    不过这也正好能够解释刘秀创业团队的特点:

    第一,文人最多。刘秀的手下大将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,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而刘邦、朱元璋等团队的将领大多出身草莽。

    第二,狠人最多。如吴汉、来歙等。

    第三,亦文亦狠的人最多。如贾复、李忠、耿纯等。

    这些人有的个性十足,有的好勇斗狠,而且经常发生矛盾,而刘秀却能够从容驾驭,并让他们都得到了善终,应该与刘秀这种多重且多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!

    可以说,刘秀在太学有很多朋友,大家都喜欢与刘秀交往,这与刘秀的品德和性格有很大关系。

    刘秀的这些同学都是什么样的人?刘秀与他们关系如何?

    有些“朋友”在你面前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,使得我们不敢“多说一句话、多行一步路”,唯恐引起人家的反感与嘲笑,感觉手脚都没地方放,浑身不自在,就像汉宣帝见到大将军霍光时那样:如芒刺在背!

    有些“朋友”没有让你产生这种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,但他们又太精明,让你不得不“步步留心、时时在意”,唯恐掉入他们的圈套:“今天他让我参加聚会是不是又想让我付账啊?”“他今天是不是又想让我办事啊?”“我刚才说的话他会说给别人吗?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!

    还有些“朋友”人品很好,性格也不强势,但就是太严肃、不苟言笑,显得有些无趣。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能把天聊死的那种人!比如北宋理学家程颐。

    刘秀则不一样,他没有霍光的强势,没有李林甫的精明,也没有程颐的无趣,你与他交往的最大感受就是放松。他不仅好玩,而且会玩:调侃吹牛、嬉笑打闹、斗鸡走马无所不通。在他面前,你可以摘下虚伪的面具,却不会担心被嘲笑、被出卖。与刘秀在一起,你从来不会产生拘束和心累的感觉。

    邓禹,南阳新野人,十三岁入长安太学。相当于现在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!对少年邓禹来说,“考大学”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,“识人”才是他的绝活。我认为邓禹的“识人”能力在中国历史上,除了那个为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别找了周、隋、唐三个朝代三个皇帝女婿的独孤信之外,无人能出其右!

    如果把东汉比作一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,邓禹就是一个顶级的股市玩家!

    一般的股市高手投资股票,他们能从数千股票当中迅速辨别出“优质股”或“潜力股”;超级高手投资企业,他们在“潜力股”上市之前就进行投资,从而获得“原始股”;顶级高手投资人,他只需要与“潜力股”创始人搞好关系,付出感情,就能获得赠送的“原始股”。这种投资回报率高得惊人,而且稳赚不赔,因为股票是赠送的!

    邓禹就是这种顶级高手,他在太学的时候就看出刘秀非“池中之物”,就有意的、主动的与之交往,也获得了刘秀的高度信任。邓禹这种“感情投资”的回报率高得简直逆天:后来他在损失百万大军、身犯数起欺君之罪的情况下竟然毫发无损,甚至刘秀连一句批评之言都没说!

    严光,字子陵,一位真正的垂钓爱好者。与其他古人相比,姜尚钓的是名利,借钓鱼博得一个隐士的名声,以引起达官贵人的注意;韩信钓的是寂寞,借此打发无聊的时间,运气好的话还能解决温饱。

    严光钓的则是快乐,钓鱼就是他的存在方式、是其生活的一部分:在不知名的江边,白鹭翻飞,鱼翔浅底,青箬笠,绿蓑衣,一楫春风,一叶扁舟,一根轻丝,一弯轻钩,美酒盈樽,桃花满怀,抛却名利,忘记烦恼,逍遥于青山万重,自在于碧波万顷!此乃真隐士也!

    严光是刘秀在太学时期最好的朋友之一。在生命的旅途中,大部分朋友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,随着时间的流失,生活环境的改变,将淡出我们的世界。但总有一些人,不管时光如何匆匆,当你志得意满、百无聊赖之时,经常会不经意间想到他,并到处打听他的电话号码,当再次相见的时候,立马就会放下身份和地位,重温过去的青葱岁月!在刘秀的心里面,严光就是这样的一位朋友!

    刘秀交友真是广泛,在他准备的宴席上,有游侠、神童,还有隐士,现在还缺一个最好的朋友:好人朱祐。

    朱祐是一个好人,他不仅对自己人好,对敌人也好,甚至好得敌人都不忍心伤害他!

    朱祐是刘秀最忠诚的粉丝!当刘秀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,他的那些朋友或同事,深切哀悼者有之、冷眼旁观者有之、避而远之者有之、落井下石者也有之,只有朱祐等极少数人冒着生命危险追随刘秀,至死不渝!

    朱祐是刘秀在太学时期最好的朋友。好朋友的最高境界是:你可以完全把朋友当“空气”,“不考虑”对方的感受,而且不担心他会生气,事实上对方也真的不会生气。就像请真正的好朋友吃饭,不用找“陪客”,不用去高档饭店,也不用“劝饭”,吃不饱拉倒,想吃什么自己点。刘秀与朱祐之间就是这种关系!

    朱祐,字仲先,南阳宛人,少年丧父,随母亲到南阳郡复阳刘氏外祖父家生活,经常往来舂陵,与刘演、刘秀兄弟关系极善,是刘秀的发小兼远房表亲。

    朱祐在太学求学的时候,有一次刘秀去找他,见面之后,第一件事不是接待刘秀,而是把“客人”晾在一边,独自去经堂听先生讲课。多年以后,当了皇帝的刘秀又一次去看望朱祐,朱祐不敢怠慢皇帝,早早地伫立在门前迎驾,刘秀跟他开玩笑说:“主人今天不会又丢下我去上课吧?”

    朱祐敢“慢待”刘秀,刘秀则损朱祐没商量:有一次,刘秀代表舂陵侯、朱祐代表舅父一同去大司马府“造访”,两人刚好在门口碰到正要乘车外出的大司马严尤。严尤在车上见刘秀仪表堂堂、口齿伶俐,于是与他交谈不止,而对貌不惊人、忠厚老实的朱祐则不予理会。

    “造访”结束后,刘秀歪着头、笑眯眯地对朱祐说:“大司马没看到你吧?”这里一个普通的邻家大男孩形象跃然纸上:活泼、调皮,有点“坏”,还有点“损”,受到“老师”的表扬就有点得意忘形,给一片阳光立马就灿烂。

    太学时期的刘秀“胸无大志”。举例来说,如果我们有幸看到某个首富的车队出行,大部分人肯定会像刘邦那样想:“男人就应该这样”,然后该搬砖的继续搬砖,该敲键盘的继续敲键盘;极少部分会像项羽那样说:“我要取而代之”;但很少有人会像刘秀这样说:“首富的保镖队长好帅啊,我要成为那样的人。”

    刘秀有一次在长安看到王莽的车队出行,只见执金吾鲜衣怒马、威风凛凛,顿时心潮澎湃,豪言壮语脱口而出:“仕宦当作执金吾。”执金吾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城的安全。与项羽和刘邦相比,还是刘秀“志向远大”:人家根本没把皇上放在眼里,他看上的可是执金吾!

    由于父亲早逝,家道中落,刘秀在太学时期的经济状况不太好。像现在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大学生一样,刘秀也做起了小生意。他与同寝室的韩子合钱买驴,搞起了运输。就像现在买了一辆二手的五菱宏光,有人的时候当出租车用,有物的时候当小货车用。

    有人认为刘秀是一个“学渣”,不务正业;还有人认为他很有商业头脑,如果晚生两千年,很可能成为共享单车或物流公司的创始人。但我在这里看到的却是无奈,如果不是生活所迫,一个“名牌大学”的学生,在大好的青春年华,谁愿意像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那样,冒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向同学推销商品或服务,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!

    由于是兼职,刘秀的生意做的并不太好。一段时间后,刘秀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一次生病,刘秀竟然连“药引子”蜂蜜都买不起!这时好朋友朱祐伸出了援手,他自己出钱给刘秀买了一罐蜂蜜。

    朱祐的雪中送炭让刘秀终生难忘,称帝后,他曾专门给朱祐送了几罐上好的蜂蜜,并打趣道:“我的蜂蜜和当年你送我的蜂蜜相比,哪个味道更好?”

    在太学待了三年左右时间,由于经济原因,刘秀“毕业”了。毕业也意味着失业,他没有得到任何一官半职。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,与刘秀的身份有关。有些人认为刘秀出身豪强地主,因为他在太学喜欢斗鸡走马、交结游侠,花销太大,最后不得已退学。

    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合逻辑,花销再大,一个豪强地主也不可能供应不起一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。也有人认为刘秀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学业不精,我也不同意这种观点,精通学业并不是做官的必要条件。

    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:由三公九卿、州郡长官等高级官吏,根据个人考察情况,向朝廷推荐品德优秀、才能出众的人才。但针对品德、才能这种大而化之的东西却没有制定一个可量化的客观标准(比如考试、评议等)。你孝敬长辈,我也没有打骂父母;你名牌大学毕业,我也有函授的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。

    关于这种选官制度,东汉末期流传着一首童谣:举秀才,不知书。举孝廉,父别居。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第良将怯如鸡。

    被推荐的“秀才”竟然不识字,被荐举的“孝廉”竟然不赡养父母;选拔的清白正直之士像污泥一样肮脏;被称为干吏良将的人像鸡一样胆小。

    察举制的初衷是要在社会底层选拔人才,结果却成了官二代、富二代入仕最堂而皇之的理由。阶层固化、人才无法流动,卖官鬻爵之风屡禁不止,再加上王莽厌恶刘氏,刘秀这种无钱无势的平民百姓很难入察举者们的法眼。

    刘秀被迫退学后,当时天下形势如何?刘秀又该何去何从?请看下一章:风起云涌。

    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yu163.com/chongqing/chongqing_person/12498.html
    声明: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,可联系本站管理员。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。
    娱163网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