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
    今天日期 2024-05-06 星期1
    按键CtrL+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!
loading
立即发布信息
·全国 [切换]
    娱163网 > 今日资讯 > 城市 > 城市概况 >  合肥城市概况_合肥市简介概况

    合肥城市概况_合肥市简介概况

    发布:2023-01-26 21:22:43   |   892阅读   |   | 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合肥市区面积1312.合肥市辖肥东县、肥西县、长丰县、庐江县、县级巢湖市以及瑶海区、庐阳区、蜀山区、包河区,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。其中,20

   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,北纬31°52′、东经117°17′,地处江淮之间,环抱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,通过南淝河、巢湖和裕溪河,可以通江达海。境内有丘陵岗地、低山残丘、低洼平原三种地貌,以丘陵岗地为主,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。全市海拔多在15~80米之间,平均海拔20~40米。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岗冲起伏;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,层峦叠嶂;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。

   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,位于江淮之间,全年气温冬寒夏热,春秋温和,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,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5.7度,降雨量近1000毫米,日照2100多个小时。年均无霜期228天,平均相对湿度为77%。

   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: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、雨量适中、春温多变、秋高气爽、梅雨显著、夏雨集中。春天:冷暖空气活动频繁,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,乍暖乍寒,复杂多变。夏季:季节最长,天气炎热,雨量集中,降水强度大,雨量主要集中在5-6月的梅雨季节。秋季:季节最短,气温下降快,晴好天气多。冬季:天气较寒冷,雨雪天气少,晴朗天气多。

    合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降雨丰沛,可利用水资源充裕,且成本较低,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8.63亿立方米。地表水系较为发达,以江淮分水岭为界,岭北为淮河水系,岭南为长江水系,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、沛河、池河等,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、派河、丰乐河、杭埠河、滁河、裕溪河、兆河、柘皋河、白石天河、西河等。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,东西长54.5公里,南北宽21公里,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,号称“八百里巢湖”,湖底海拔5米,湖水容量随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,当水位高程达14米时,湖水容量为63.7亿立方米。

    全市国土面积11445.1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5618.8平方公里。合肥市区面积1312.5平方公里。合肥的矿产资源丰富,有白云石、花岗石、磷、铁、铅、锌、银、明矾石、石膏、灰岩、矿泉水等。其中,肥东县磷矿储量居全省第二位;庐江县素有“地下聚宝盆”之称,铅、锌、硫铁矿、明矾石储量居全省首位,铜矿居第二位,其硫铁矿储量占全省二分之一,铁矿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一。

    行政区划

    合肥市辖肥东县、肥西县、长丰县、庐江县、县级巢湖市以及瑶海区、庐阳区、蜀山区、包河区合肥城市概况,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。土地面积达1.14万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710.5万人,常住人口达757.2万人,占全省总人口的12.72%。其中,2012年合肥的城镇人口为502.8万人,与2011年相比,增加16.9万人,增长3.5%;而乡村人口为254.4万人,比上年减少11.8万人,城镇化率达66.4%。

    历史沿革

    秦汉之交,合肥正式建立“合肥县”,属九江郡。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,三国时为扬州治所,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,即发生在这里。孙孙吴与曹魏曾在合肥地区发生5次大规模战役。东晋南北朝时期,合肥地区战乱频仍,行政区划多变。隋朝开皇年间,合肥地区设立庐州。至唐代天宝初年,庐州户43323,口205396,人口在淮南道中仅次于扬州。唐末合肥人杨行密以庐州为根据地,最终割据江淮,江东,建立吴国。南宋时期合肥成为淮南西路治所,成为江淮西部的大城市,城市规模扩大几倍。明清时为庐州府治,故又别称为“庐州”。自东汉末以来,合肥数为州郡治所,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。清咸丰年间,因安庆被太平军占领,1853-1861年,合肥曾为安徽省省会,1945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,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,同年2月合肥建市。1952年,新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。

    合肥城址屡有变迁。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:汉代合肥县城“在今县(城)北”,位于今四里河附近,今长丰路以西“古城郢”,面积很小。东汉末年,战乱不息,旧城废弃。东汉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扬州刺史刘馥单骑赴任,重建合肥市。

    三国时期,合肥是军事重镇,被曹操看中,东吴为争夺合肥发动十余次战役,发生了著名的逍遥津大战。魏青龙元年(233年),魏将满宠在旧城西鸡鸣山麓另筑“合肥新城”,旧址为三国遗址公园,以与旧城相犄角。西晋统一后,废三国时所筑新城,迁回旧址。合肥旧城,地势低洼,南北朝时梁将韦睿因此堰水攻破合肥。

    唐贞观年间(627—649年),大将军尉迟敬德受李世民派遣在旧城东南高地重筑土城,史称唐城、金斗城(得名于古城内金斗河)。唐贞元年间(785—804年),“刺史路应求以古城皆土筑,特加甓焉”。由此,合肥始有砖砌城垣。

    南宋乾道五年(1169年),淮西帅郭振屯驻合肥,为防御金兵侵袭合肥,筑“斗梁城”。斗梁城“横截旧城之半”,地跨金斗河北,使金斗河横贯城中,合肥城扩大了几倍,基本形成今合肥古城的初貌。

    元朝末年,合肥古城多塌毁。佥事马世德提请宣让王及高昌公,发公私钱十万贯,将城作了整修。至明弘治年间,合肥古城因年久失修,多处废缺,由庐州知府马金度主持修葺。据嘉庆《合肥县志》载,此间合肥古城,周围长4706丈(26里);正西和西南面城墙皆缘冈地,高2.4丈;东、南、北三面城墙列平地,高2.8丈至3丈不等;底宽近4.8丈。城垛4578座,望台28座。城东壕深1.9丈,宽42丈;城西壕深2.5丈,宽29.5丈;城南壕深2.3丈,宽30丈;城北壕深0.8丈,宽35丈。河水环城通流。全城计七门二水关(后为七门三关)。东二门,左曰威武门,五楹,高二层;右曰时雍门,三楹,月城顶有石台。西二门,左曰西平门,五楹;右曰水西门(明正德七年,庐州知府徐钰塞西水关,导水为北濠,又塞水西门,使之为旱西门,另建水西门),三楹,月城顶皆石台。南二门,左曰南薰门,三楹;右曰德胜门,三楹,月城顶皆石台。北一门,曰拱辰门,三楹,月城顶有石台。

    清乾隆二十八年(公元1763年),清政府“征用皖属三十四州县的人力、物力,耗白银十一万四千两”,重修庐州府城。此次重修,城墙全部用大青砖砌成,重开威武、时雍、南薰、德胜、西平、水西、拱辰七门,并增设许多谯楼,“楼橹高耸”,十里之外,就能看到高大的城楼。

   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,历史上合肥原本还有一座城门,即“金斗门”。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昭先生考证说,太平天国时期,太平军围攻合肥,因为城墙既高大且坚固,久攻不下。后来他们将地道挖到了金斗门下,位置在今天的亳州路桥附近。太平军用炸药炸毁了这座城门。后人用泥土把那段城门封堵了起来,自此合肥古城墙的“八门”只剩下“七门”了。

    人口

    一、常住人口

    合肥城市概况_合肥市简介概况

    2017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796.5万人,比上年增加9.6万人,增长1.2%;比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(2010年11月1日)增加50.8万人,年均增长0.95%;占全省的比重为12.73%。

    二、城乡人口

    2017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中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87.4万人,与上年相比增加20.4万人,占总人口的73.75%(常住人口城镇化率),比上年提高1.7个百分点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09.1万人,比上年减少10.8万人,占总人口的26.25%。

    三、性别构成

    2017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405.7万人,比上年增加9.2万人,占总人口的50.9%;女性390.8万人,增加0.4万人,占总人口的49.1%。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为103.8。

    四、年龄构成

    2017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中0—14岁人口122.9万人,比上年增加5.4万人,占总人口15.43%;15—64岁人口577万人,增加2.8万人,占总人口72.44%;65岁及以上人口96.6万人,增加1.4万人,占总人口12.13%。

    2017年全市人口总抚养比(0—14岁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之和/15—64岁人口之百分比)为38.0%,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。其中,少儿抚养比21.3%,比上年提高0.9个百分点;老年抚养比16.7%,比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。

    五、受教育程度

    2017年末,全市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,大学(指大专以上)文化程度人口占28.8%,比全省平均高13.5个百分点;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9.9%;初中、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46.5%。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11.26年,比上年提高0.37年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.99个百分点。其中,男性人均受教育年限12.06年,比上年提高0.72年;女性人均受教育年限10.47年,比上年提高0.01年。

    宗教

    合肥市有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五大宗教。城区内较大宗教活动场所有明教寺、开福寺、合肥清真寺、合肥露德圣母天主教堂、合肥市基督教堂等。另省佛教协会、省伊斯兰教协会、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、省基督教协会、省天主教爱国会、省神学院、省天主教主教府都坐落在合肥。

    人口自然增长

    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,全市出生人口9.6万人,出生率为12.08‰,比上年上升1.44个千分点;死亡人口3.7万人,死亡率为4.70‰,上升0.04个千分点;自然增长人口5.9万人,自然增长率为7.38‰,上升1.40个千分点。

    2018年年末户籍人口757.96万人,比上年增加15.2万人,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81.27万人,增加11.16万人。全市常住人

    口808.7万人,比上年增加12.2万人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.97%,比上年提高1.22个百分点。全年人口出生率13.2‰,比上年上升1.12个千分点;死亡率4.41‰,下降0.29个千分点;自然增长率8.79‰,上升1.41个千分点。

    经济发展

    2018全年完成生产总值(GDP)7822.9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8.5%。

    +

    五里乡是宿松县城东大门,西傍白洋河,南临龙湖,北靠凿山,区位优越。全乡国土面积50.57平方公里,辖6个行政村(其中,五里、牌楼、金龙3个村已全部或部分纳入县城规划区),总人口3.1万人。201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“省级生态乡镇”,2017、2019年荣获全市信访维稳“三无乡镇”,2020年为全市平安建设“先进乡镇”。

  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五里人文荟萃,清朝翰林院编修石广均、省红军书法家黎光祖均是五里籍人,明清时期宿松十景中“十里桃源”、“太白书台”和太子庙(即梁储宫)遗址位于乡境内。

    区位优势日益明显。境内交通便捷,省道S212五桃公路、省道S213宿复公路穿境而过南昌市城市概况,快速通道S249正在修建,合安九高铁宿松东站落户五里乡,将于年底通车,通车后到合肥、武汉、南昌等城市仅需1小时左右,将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。

   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。全乡现有规上企业5家,2020年规上工业产值67304万元,固定资产投资27090万元,财税收入2056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0295元。依托城郊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、精品农业和高效农业,打造了苗圃、香菇、果蔬、蛋鸡、蜂蜜等特色产业基地,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基本形成,六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,其中万元、黎冲在50万元以上。2018年底,贫困村六圩村顺利出列,2020年底,1123户3744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。积极承接县城东向发展战略,高铁新区规划座落在五里乡范围内,目前白崖寨路征地拆迁已全线贯通,站前路拆迁正在扫尾,高铁线型工程拆迁正在清零,高铁安置区完成规划选址。

   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。境内两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,均已完成推均征地建设任务。民办教育有声有色,慧德高中、蓝天实验学校社会效益显著,成为全市民办教育的领头羊。乡卫生院纳入县中医院医共体,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。东城医院、景隆医院相继落户五里,东城医院成功创办二级综合医院,景隆医院年内可建成,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乡敬老院成功引进温馨养老院实行公建民营,县民政局福利院、救助站和社会养老机构整体搬迁项目正在实施,县综合客运服务中心及交警四中队正在选址。

    未来五年,五里乡将通过招商引资、集镇开发、发展城郊经济、建设教育集中区、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业、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等措施,着力打造“宜居、宜业、宜学、宜游”的高铁新区。

    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yu163.com/chongqing/chongqing_intro/7623.html
    声明: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,可联系本站管理员。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。
    娱163网客服微信